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政课建设 > 正文
聚焦最新论述有机融入教学:“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团队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发布时间: 2025-03-27 13:01:00   文字:   摄影:  编辑:陈涛   审核:唐斌   浏览次数:


3月21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团队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这一主题,聚焦“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把握人生方向”这一核心问题举行集体备课会。 

本次集体备课围绕既定主题,通过主讲教师分享和团队教师共同研讨的形式进行。石海君老师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提出要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这一重要讲话精神,从如何帮助大学生正确看待自身成长过程中的价值迷茫,如何引导大学生将关注自身发展与服务社会需要有效链接,如何激励大学生通过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等维度,分享了引导大学生正确把握人生方向的“道”和“术”。杨端茹老师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个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的热议话题,就如何科学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辩证观念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人生成长道路上的矛盾与挫折,敬畏生命、珍惜生命,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实现更大人生价值进行了重点分享。与会老师们还围绕当前大学生人生价值迷茫的主要成因、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与大学生人生规划的高质量互动等话题进行了研讨。



通过本次集体备课,老师们对如何及时将党的创新理论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核心问题相结合,特别是如何以学科视角审视当前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价值迷茫和人生虚无等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把握。大家一致认为,加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自主学习,以研究者的视角对“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呈现的新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以图像化、场景化、生活化的教学设计和话语转化增进课程教学的吸引力和针对性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提质增效的必然选择。

 系主任陈涛老师对本次集体备课活动进行总结,提出在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时应重点关注融入的逻辑把握和问题聚焦,以“有设计的教学”推动课程建设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