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教育部思政课教师培训启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系将2025年度集体备课的主题确定为课程教学中的难点、疑点问题深度探讨。通过“原理”系教师们集体搜集、甄选和凝练,形成包含20个问题在内的研讨主题。
2025年3月14日,“原理”系全体教师在学院213会议室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这一主题展开首次教学研讨暨集体备课会。集体备课会围绕既定主题,通过主讲教师分享、全体教师研讨的方式进行。本次集体备课由唐斌、陈子飞、杜丹、邓春芝四位老师主讲。学院副院长唐斌基于既有研究成果结合自己已发表的论文,深入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制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人类共同价值之间的关系,通过与“普世价值”观的比较,从学理上厘清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性质。陈子飞老师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发展,杜丹老师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视野,邓春芝老师就如何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等方面进行了主题发言。备课会上老师们展开热烈讨论,学校原副校长崔延强老师高度肯定了这种具有问题意识的集体备课形式,他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全人类共同价值关系的视角进行了解读。胡刘老师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视角、何玲玲老师从中国式现代化共性与个性的视角对这一主题做了进一步的探讨。
通过本次研讨,老师们对于如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中讲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义属性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大家一致认为,对基本原理的深入研究是讲好课程的前提,生活化案例、沉浸式教学和人工智能引入等“活化”原理的方式方法,对于提升课程亲和力、吸引力具有重要意义。系主任钟志凌老师对本次研讨活动进行总结,并对下次集体备课的主题进行了明确。 “原理”系关于教学疑点、难点问题的探讨紧跟党的创新理论步伐,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融会贯通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教学中,在切实提升教学质量上集体攻关、下足功夫,力求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据悉,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获批重庆市一流本科课程后对集体备课形式的一次探索,以期更好实现课程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不断推进课程内涵式发展。